政府在「一九八九年廢物處理計劃」中,承諾建立一個廢物轉運站網絡,作為長遠的廢物處置策略的一部份,以便轉運政府和私人收集的廢物。
香港現時有7個廢物轉運站 (click 入看詳細資料)
IETS | : | 港島東廢物轉運站 |
IWTS | : | 港島西廢物轉運站 |
KBTS | : | 九龍灣廢物轉運站 (巳關閉) |
STTS | : | 沙田廢物轉運站 |
NLTS | : | 北大嶼山廢物轉運站 |
OITF | : | 離島廢物轉運設施 |
WKTS | : | 西九龍廢物轉運站 |
NWNTRTS | : | 新界西北廢物轉運站 |
![]() |
廢物轉運站網絡 (2002年) |
廢物會由垃圾車收集垃圾,再在轉運站內自行壓縮在一個特製貨櫃內。棄置垃圾於堆填區是免費的,但廢物轉運站是要收費,香港現時有7個廢物轉運站,網絡化的廢物轉運站網絡有助平衡香港3個堆填區所接收的廢物數量,利用收費有效調節廢物分配送往3個堆填區,亦可調節堆填區壽命,紓緩垃圾車因長途運送垃圾,減低對道路交通和環境的問題。
廢物轉運站的設計和運作符合非常高的環境標準。使用垃圾車把廢物從廢物收集點運往偏遠堆填區的過程中,會引起交通和車輛廢氣問題。使用廢物轉運站把廢物壓縮後運往堆填區,有助舒緩問題,1輛把垃圾壓縮的貨櫃車,可以載24噸壓縮垃圾,約等於5輛普通垃圾車容量。
屯門環保園有一訪客問卷,其中一條題目是問七個廢物轉運站服務於那個堆填區,這問卷正正反映了東南堆填區欠缺廢物轉運站的問題。沙頭角堆填區都有沙田廢物轉運站,用密封防漏防臭的垃圾貨櫃代替垃圾車,1個貨櫃可以載24噸壓縮垃圾,足可代替5輛垃圾車,減少垃圾在陸路造成的滋擾。屯門堆填區除了使用陸路貨櫃,更利用水路運送垃圾貨櫃直到堆填區專用碼頭。諷刺的是將軍澳堆填區剛好相反,將軍澳堆填區是運作時間最長,附近亦是最多人居住,但用最滋擾的垃圾車運載垃圾,而途經只得條環保大道。
上圖是屯門垃圾專用碼頭,先在各區廢物轉運站把垃圾壓縮,清洗除臭味,再用躉船把垃圾貨櫃經水路運往堆填區,水路+貨櫃 就可以把滋擾減到最低,留意圖片左邊就是屯門堆填區。
自1997年尾,政府把將軍澳86區由工業區轉為住宅用地,以滿足每年八萬五的鴻圖偉業,當年巳規劃九龍東建造一個近海廢物和填土轉運站,把垃圾和填土經海路運往137區填料庫和東南堆填區,可惜15年光景還沒落實,然而每天經過環保大道的重型柴油車卻有增無減,造成嘈音和空氣滋擾,正正是問題癥結所在。
相關網頁 :
1999年東南九龍(舊機場一帶) 發展可行性研究,以下是有關廢物轉運站(RTS)
和填土駁運碼頭(PFBS) 的內容。
ecopark what's going on?
回覆刪除Hey ECOPARK!
刪除KBTCBS Close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