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十大基建




1992年, 137區 60%原規劃是港口及機場擺放危險物品,例如石油氣、化學物品、炸物品等,現時137區那個凹形碼頭,最初規劃亦是預留東南堆填區之用,約20%垃圾是要經水路運入堆填區。減少陸路負擔,


1992年規劃,亦有一條西堤路(Western Coast Road), 經D9路段(環澳道), 出擬興建的跨海大橋, 再駁加一條類似港島東區的架空行車走廊, 在油塘茶果嶺再出市區...... 那條架空走廊後來俾環保人仕ban 左, 2004年變成而家的藍田隧道, 之後的跨海大橋亦一拖再拖,之前規劃分流環保大道的跨海大橋和水路運輸全部泡湯, 但陸路運輸卻因十大基建興旺地產業有增無減.


1997年, 新機場完工, 將軍澳工業區亦巳填海完畢, 137區亦差不多填完, 保護海港意識開始抬頭, 政府找不一個新的填海位置來處理填料, 港府只好更改之前規劃, 見步行步, 用137區來做一個臨時填料庫, 第一期為


2002年至2007年, 預計2007年找到新填海區就會關閉137區填料庫, 97年同,港府計劃把137區16公頃預留作擴建堆填區, 97年尾, 8萬5出台, 香港政府一錯再錯, 把日出康城現址即86區, 由工業區變為住宅區


1990年前有焚化爐, 亦有很多堆填區分佈港九, 填海工程頻繁, 香港根本不需要臨時填料庫這種地方, 填料太多就扔在堆填區, 不足夠就移山填海, 制造填料兼且同時間制造土地儲備, 一舉兩得, 還不夠用就索性在公海運挖海沙作填海之用, 新機場就係一個例子, 用了不少海沙作填海之用.事移世易, 而家要講環保, 要講保衞海港, 要講保護郊野公園及海岸線, 沒有填海區處置填料, 填料就由可以循環再變成惰性垃圾, 現在更要貼錢貼運費, 把香港填料輸出170公哩外的台山作填海之用.

       

港珠澳大橋130公頃人工島,將於2012年尾填海,137區供應填料
 (2012年6月圖片)







2012年中至2014年尾, 10大基建會令137水路再提升, 由現在8,000噸
再升上每日最50,000噸。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