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 Rennie's Flour Mill 麪粉廠 |
調景嶺名字是源自照境灣,照鏡灣山即現時將軍澳華人墳場那座大山。水上蜑家人見風平浪靜波平如鏡就叫它做照鏡灣。照鏡灣英文Tiu Keng Wan,英文名字像是蜑家譯音。
![]() |
1910年,遠方白色建築物為麪粉廠,近鏡頭村落估計是田下灣村 |
1905年,加拿大人Alfred Herbert Rennie在照鏡灣建造了麪粉廠,直接由加拿大運來材料,照鏡灣英名名就開始叫做Rennie's Mill。1908年好境不常,麪粉廠成本高和質素欠佳倒閉,Alfred Herbert Rennie 就在廠側跳海自盡,不過卻誤傳他吊頸自盡,之後華人就叫照境灣(Tiu Keng Wan)做吊頸灣,民間就開始誤會係吊頸自殺。政府後來把吊頸嶺這個不吉利名字改為調景嶺,廣東話直譯 Tiu Keng Leng。
1950年國共內戰失利的國民黨,部份軍眷難民湧入香港,他們首先安置在港島摩星嶺公民村,半年後一群左派學生前往魔星嶺難民區,向老兵作出挑釁,最後變成流血事件,港府再把難民營搬遷到大嶼山的梅窩。後來因當地村民強烈反對,把這群老兵和家眷約 7800人遷往調景嶺。
港府派糧2年就沒有再派,台灣和港九熱心人士加上教會,組成港救委會救濟工作,教會亦在村內建設多所學校如鳴遠中學、慕德中學等。1953年來自蘇格蘭的孫海倫宣教士及挪威的司務道宣教護士,創辦「將軍澳區醫援會」,並於調景嶺碼頭附近開辦「調景嶺基督教醫療中心」,即靈實醫院的前身。
![]() |
1970年鳴遠中學 |
![]() |
1970年調景嶺村 |
![]() |
1973年 |
殖民地政府於1995年正式宣佈清拆調景嶺寮屋區,1996年4月至7日期間清柝,所有居民在政府賠償下,遷至其他地區,當中大部份遷住了厚德邨。
註:相片來自公共圖書館、wiki、 www.hk-place.com
wow!!!
回覆刪除又係難民營翻版!哎呀!
刪除Shit!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