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那些年,將軍澳是這樣規劃的




將軍澳是香港第七個新市鎮,根據將軍澳的三面環山的特殊環境,空氣不易流通,弱風日子污染物易積慮,1990年發展可行性研究,巳建議新市中心設立四條通風廊,這應該是香港第一次在城市中設立通風廊。




藍線為山脊



綠字為住宅區,紅字為工業區,黃色為緩衝區,紅線為西岸公路。巳復修堆填區把將軍澳南北斬開,北面全是住宅區,南面全是工業區,1代表人口最密集3代表最不密集。當年的設計,把將軍澳三面環山隱性盆地的先天性缺點減到最少,英國規劃的完美度得令人欽敬




左邊是1990年最初設計的4條通風廊,右邊是2012年的4條通風廊,沒有大分別,都是2條主要的100米闊通風廊和2條75米輔助通風廊。





1990年殖民地時代,日出康城所在地86區仍是工業區,將軍澳規劃人口巳達44萬5仟當年的將軍澳南新市鎮全是一樣地積比率的高樓大廈,天晉前方還有2建築物。留意最下方還有小輪碼頭的設計。





1998年回歸後,董伯伯八萬五政策把86區由工業區改成住宅區,地鐵規劃加多一條康城支線。2003年沙士肆虐,曾蔭權撥亂反正又把將軍澳南的樓宇改成樓梯式高度,增加空氣流通度。2012年CY又話要覓地建樓,又把臨海四幅地皮地積比率提高。


小弟2010年12月入伙,初期新入伙個樣是咁的.......


政府話要擴建堆填區開始心有不忿,邱局長話臭味"未必"來自堆填區更令居民火上加油。
 



 把86區變成密度高的住宅區都未夠大鑊,最大鑊就係西岸公路由原本規劃2006-2016年完成,2012年中政府更說跨灣大橋及藍田隧道,最早要2020年才會竣工。


 再大鑊都係保護維港法例,原本汽車密度最低的137區是PHI(危險物品區) 和DWI(深水海旁工業區),應以海路運輸為主,現巳改成汽車密度最高的臨時填料庫,2013年續約至2018年,足足臨時了15年。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