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上中下三路






1992年規劃有二條路出入康城,  即環保大道(黑色) 及 跨灣大橋 (紅色), 當年的西岸公路即後來的
藍田隧道及跨灣大橋, 當年預計 2006-2012年竣工。 

1997年 CY 力挺八萬五, 本來是工業區的86區,變成住宅區夢幻之城, 即現在的日出康城,因為人流增君,政府加多一條路名 "市中心連接路" (藍色)

2004年 "市中心連接路" 在 "將軍澳進一步發展可行性研究" 諮詢期間,被取消了。 當年區議會再三要求,跨灣大橋不可再拖,要在2012-2016年內竣工。


2013年今日,只有環保大道一條,跨灣大橋延至 2020年或之後。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共同承擔,分區照顧?








 林鄭最近時常掛在口邊的標題,應該就是"共同承擔,分區照顧",我想她的意思係 18區共同承擔,3區有堆填區的要照顧。


可惜近廿年的香港,只有三個所謂策略性堆填區,處理全港700萬人、每年3000萬遊客、以及外國運來的洋垃圾。


在我眼內,林鄭的標題的真象應是"3區承擔(屯門TKO打鼓嶺),2區照顧(TKO不要補償),全球轉口 (香港是亞洲最大垃圾轉口港)


以我住的將軍澳為例,將軍澳人口40萬,但這個堆填區就處理附近觀塘(人口60萬),黃大仙(人口40萬)和九龍城(40萬人口) 的垃圾,氣忿的是,有海岸線的觀塘和九龍城,2002後這十年卻反對在區內海岸線建垃圾躉船轉運站,這種各區自掃門前雪的心態,迫使輸入將軍澳堆填區的垃圾,不可由137碼頭上岸,而要用柴油車經由環保大道入堆填區,這些每日來往堆填區和137填料庫數量多達7,000架次,這才是真正污染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