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PM 2.5 不同的標準





這是2012年8月12日鏗鏘集,香港 CAN (Clean Air Network) 組織用一部 Side Pak 手提PM2.5 檢測儀,測試香港街道的PM2.5指數,除中環、旺角、深水埗這些熱門街道外,亦包括我家附近的環保大道。CAN 批評香港政府選擇了一個最低的PM2.5標準,亦批評香港路邊PM2.5亦偏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於 2006 年 10 月發表之全球空氣品質指引
(Global Air Quality Guidelines),各國可考量本身社會、經濟、環境等相關背景,分階段訂定 PM2.5 空氣品質標準,以 PM2.5 24 小時平均值為例,該指引建議四個等級,分成 75、50、37.5 及 25μg/m3 階段目標。很多環保組識批評香港政府選擇了一個最低標準,比美國歐洲甚至印度還低,人家採用25微克/立方米,香港卻用 75微克/立方米。


香港由1979年,沿用了30多年的舊空氣標準從未有更新過,2007年年中,政府委任顧問公司研究檢討本港的空氣質素指標,為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訂定新的標準,亦遲遲未有落實,今年3月卻突然宣佈採用新標準,PM2.5卻選擇世衞最低標準的75微克,我想原因是香港人口密度實在太高,多山多屏風樓,選擇25/50微克太不切實際,亦很難達標。

有一點很有趣,如果大陸今年初不是選擇了這個標準,我想香港政府亦不會硬著頭皮跟著阿爺行新標準,又如果2011年卝京美國領使館,不是每天在網上公佈北京PM2.5含量,2011月11月的PM2.5更爆錶達至500,美國領使用 "crazy bad" 字眼來揶揄北京的空氣質素,北京官方卻只稱爆錶日只是"輕量污染",之後引起大陸網友一番聲討,PM2.5更成為年度熱門詞彙,大陸各地NGO亦開始模仿美國領事館,陸續在各地自行公佈每日 PM2.5含量,2012年1月大陸政府便宣佈公開PM2.5數據,香港3月亦跟隨公佈,所以令香港人關注PM2.5的始作俑者應是美國。

灰色字是香港選擇的標準,PM2.5類別上,香港政府揀了一個最低的標準。

隨著手提PM2.5檢測儀愈來愈平宜,幾仟元也有一個,日後會更多 CAN 這類民間 NGO組織,用手提PM2.5檢測儀到香港各處測量PM2.5,香港政府會十分頭痕。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這類手提不可以直接和世衞的標準比較,世衞是採用24小時平均值,PM2.5亦沒有什麼10分鐘、1小時或8小時的國際標準,如果只是測試某段短時間的讀數,不可直接和世衞標準比較。

這集鏗鏘集是用Side Pak PM2.5檢測儀,測量香港街道白天某段繁忙時間讀數,數據一定會比24小時平均值高。這集鏗鏘有一個鏡頭引起我注意,就是環保大道的讀數約為60微克,比中環和深水埗的讀數都要高,如果三個地方都是同一日測量的話,環保大道的PM2.5應該不會比三個路邊空氣監察站的讀數低,這點真的有點可怕。

還有興趣暸解PM2.5多一點,看看以下網站。














4 則留言: